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品质东莞 > 畅游东莞 > 地标建筑
南沙大桥:中国智造显神威
  • 2020-03-13 10:25
  • 来源: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机构:
  • 【字体:    

南沙大桥是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出行的民生工程,充分展现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新动脉的巨大作用;也是代表中国桥梁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工程,研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为更大跨越能力的桥梁建设奠定了基础

4月2日正式通车的珠江口东西两岸新的“黄金通道”——南沙大桥,清明节期间日均车流量达9万辆次,顺利通过了“大考”。清明期间,南沙大桥加上原有通道虎门大桥,日均流量达去年清明虎门大桥日均流量的1.53倍,充分展现了南沙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新动脉的巨大作用。

南沙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首个投入使用的“超级工程”,既是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出行的民生工程,更是代表中国桥梁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工程。南沙大桥不仅在工程技术上实现了多个突破,更以“中国芯”彰显了“中国智造”的力量。

南沙大桥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条连通珠江口两岸的过江通道。(资料图片)

铸就“百年工程”

经济日报记者乘车驶入由两座跨江特大桥组成的南沙大桥。在全长12.89公里的桥上行驶,宽阔的双向八车道,仅10多分钟就从广州南沙到达东莞沙田。如此惬意的过桥体验,让人很难想象,在珠江口台风多发、地质复杂、交通压力极其繁重的区域完成这样一项工程,需要面对多少风险挑战、攻克多少技术难关。

通过南沙大桥的货车实行完全计重收费,不同路段的费率分别为0.54元/吨公里和0.77元/吨公里。这与身处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核心位置的南沙大桥所承担的使命有关。

据了解,之前每天通过虎门大桥、黄埔大桥、虎门轮渡等过江的双向车流近20万辆,其中虎门大桥作为以往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唯一的高速公路通道,日均车流达11万辆。南沙大桥的重要使命就是分担虎门大桥的车流压力。

“南沙大桥的交通量将十分繁重,重车混入率也会明显高于多数高速公路的比例。”参与南沙大桥建设的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张肖宁说。

负荷如此沉重的南沙大桥要成为“百年工程”,面临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其中,大桥建设的重点——钢箱梁桥面铺装是施工难度最复杂、最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张肖宁介绍,大桥不仅负荷沉重,而且地处湿热高温地区,广州全年降雨多达180天。因此,桥面必须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抗滑性能,才能确保大交通流量下的交通安全。而南沙大桥在这方面创造了一个纪录:钢箱梁桥面环氧沥青铺装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为世界最大规模应用。

张肖宁介绍,技术攻关团队采用了富沥青混凝土(FAC)设计方法进行混合料级配设计,在国内首次大面积使用热拌式环氧沥青+FAC钢桥面铺装。FAC方法由其历经20年所首创,已在国内多项工程中应用,最大的特点是“量米下锅做饭”,即根据工程现有材料进行配比,发挥材料的最佳性能。历时一年多,攻关人员经过数十种材料比选与试验评价,最终形成了以粗集料为骨架、细集料与沥青胶浆填充骨架孔隙的技术方案。

钢箱梁桥面铺装是南沙大桥所攻克的诸多技术难关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规模宏大、技术复杂”是业内给予南沙大桥的标签。南沙大桥的建设从动议到最终建成通车,经历了15年,期间中国飞速进步的桥梁技术在南沙大桥上都体现了出来。

据介绍,南沙大桥创造了多项“第一”:在一个项目上同时建设两座超千米级特大跨度悬索桥,尚属世界首次;坭洲水道桥1688米,跨径位居钢箱梁悬索桥世界第一;90米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直径为世界第一;49.7米钢箱梁宽度为世界第一;260米主塔高度为国内悬索桥第一;散索鞍单件重达180吨,为国内最大铸钢件。

突破多项技术

南沙大桥以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彰显了中国“智造”的实力。

主缆,被称为悬索桥的生命线。值得骄傲的是,南沙大桥1960兆帕的主缆钢丝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芯”。据介绍,此前,国内实桥应用的钢丝强度最高仅为1770兆帕,发展停滞近10年时间。最初,南沙大桥建设考虑过用外国的主缆钢丝,但是要价很高。2014年,由南沙大桥建设方主导,国内多家钢企、钢丝制造厂和缆索制造企业响应参与,通过近3年的探索与攻关,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兆帕钢丝,并大规模应用于南沙大桥。这一研究成果使得坭洲水道桥的钢丝用量减少了10%。

大桥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认为,该项技术促进了缆索桥梁技术进步和高端线材工业发展,极大提升了中国桥梁索股建造技术的国际竞争力。2018年,1960兆帕悬索桥主缆索股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南沙大桥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周海涛表示,该项研究实现了全产业链国产化、规模化制造,项目成果广泛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增强了中国桥梁国际竞争力,为更大跨越能力的桥梁建设奠定了基础。

建设者还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大桥梁第一代BIM(建筑信息模型)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15.230, -0.29, -1.87%)等新技术,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工程建养技术的深度融合,让工程建设“智慧工地”和钢结构“智能制造”从构想变为现实。

5G信号覆盖

南沙大桥目前日均车流量达6万辆次,已融入珠江口两岸人民的日常生活。不过一些人也有疑问:通过这么一座有20层楼高、桥面风力常处于6级以上的大桥,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能保证吗?对此,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负责该桥项目的副总经理李彦兵表示,一定能够给广大通行的车主们提供稳定的移动信号。

事实上,南沙大桥是中国首座5G信号覆盖的特大桥梁。记者了解到,实现4G、5G信号覆盖并非易事。全线高架桥梁结构的南沙大桥上,能够安装通信设备的位置仅有桥塔、龙门架和路灯杆。该公司与3家电信运营商、广东利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团充分利用桥塔、龙门架、路灯杆、机房、管道等大桥自有资源,在桥塔柱体设置通信基站进行主线覆盖,在路灯杆设置小基站进行补充覆盖,只用了短短30天就为大桥全线开通了通信服务,实现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与大桥的整体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5G技术还首次被用于大桥的电力供应保障。南沙大桥采用5G无人机智能巡检,以电力应急通信保障车为核心,在广东移动优质5G网络支撑下,实现了保电工作的3个“实时”——保电作业数据实时回传、保电现场情况实时查看、现场指挥实时沟通,从而实现应急中心值班人员对保电现场全程“现场可视、数据可看、决策可指挥”。以往,无人机巡线人员在作业后,需将记录内容拷贝出来分析,费时费力。现在,通过5G技术,至少压缩了4小时的人工拷贝时间,提高了巡视效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  主办单位: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