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台港澳研究所教授王鹏日前在东莞出席由中国评论通讯社和中评智库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座谈会,并围绕“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实践与机遇”这一主题分享看法以及提出建议。王鹏表示,《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下称东莞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非常重要。东莞台企目前面临土地成本、环保成本以及劳动成本提升的困难,需要把握东莞方案的重大利好机遇,紧抓时代风口和年轻消费者需求、深刻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体涵义以及要下足成本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转变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王鹏表示,东莞台资台企的最大特点是投资早、时间长。两岸早期没有三通,需要经过港澳进入大陆,大量台资台企被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所吸引,在90年代初到东莞投资。因此,有部分台资台企在东莞的投资时间很长,不少长达二三十年,这是在内地很多省份不多见的,这一特点也决定着东莞台企在目前的两岸创新发展合作中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土地成本的加重。王鹏表示,早期来莞投资的台企企业,部分投资了厂房土地,但更多选择租用村镇厂房和土地用地。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珠三角土地不断增值,部分台企迫于土地成本升高而往内地转移。
第二个困难是环保成本的提升。王鹏指,在莞台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聚焦于鞋子、服装、自行车等行业,生产环节会带来一定的污染,随着从中央到地方紧抓环保标准,不少台资企业污染防治的成本也较过去有所提高。
第三个困难是劳工成本的增加。王鹏谈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低廉劳动力成本一直是珠三角的优势所在,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由此台企必然要进行转型升级。
王鹏表示,除以上三大困难之外,受疫情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波动,在莞台资企业近年出口销售额有所下降。在此关键节点,东莞方案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给台资企业传递了积极的指针性信号,助力台资企业进一步思考如何从创新角度去打破传统生产模式,通过转型升级不断迭代更新。对此,王鹏分享三点建议。
一是要紧抓当前时代的发展风口,紧跟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王鹏指出,过往在莞台企以外销为主,如今也在考虑扩大大陆市场,面临着国内外消费者的个性化、创新化、年轻化的消费需求的改变趋势。在莞台企要转换思维,紧跟时代需求。
二是要深刻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具体涵义。王鹏谈到,2020年以来,为克服新冠疫情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带来的不利影响,大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一个出发点则是重点开拓大陆的广大市场。在莞台企早期以外销为主,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销售渠道,但近年国外需求有所下降,如不抓紧双循环发展机遇,将可能被港资企业、美资企业、日资企业占据蛋糕。
三是要下足成本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转变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王鹏表示,走访调研时,他发现部分台资企业的转型心理不够迫切,还有部分台商二代不愿子承父业。王鹏认为,台资企业可以考虑引入职业经理人,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大陆职业经理人在台资企业做得比较好的例子,这有助于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走向做大做强。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于11月28日至30日赴东莞采访,期间在东莞举行此次座谈会,座谈会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采访主任林艳主持。与会者包括:东莞市台协常务副会长、广东红珊瑚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嶽、东莞市台商协会秘书长颜士伟、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台籍教师教务办主任陈尚彦、东莞市台协松山湖分会会长、东莞台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黄朝凯、东莞五核子嘻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宇择、暨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台港澳研究所教授王鹏、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编委兼研究部主任束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