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品质东莞 > 投资东莞 > 园区概况
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20-03-13 10:51
  • 来源: 东莞年鉴
  • 发布机构:
  • 【字体:    

【松山湖高新区概况】松山湖高新区位于东莞地理几何中心,坐落于广深港黄金腹地,南邻香港、深圳,北靠广州,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总规划控制面积103平方千米。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6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08.38亿元,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2.24亿元,增长22.6%。松山湖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排名24位,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中子科学城建设】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成立中子科学城管理局,与大朗镇共同成立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专责小组,基本编制完成《中子科学城空间概念规划》(送审稿)及《中子科学城发展规划》。借鉴深圳土地整备工作经验,推动中子科学城土地整备工作有序开展。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运行,填补国内空白。南方光源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预研和测试平台项目列入广东省和中科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批10个科研团队落户,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共同筹建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中子科学城上升为省重大发展平台,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

【人才引进】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出台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领军人才集聚工程、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等政策,全年拨付人才专项资金近3亿元。松山湖人才大厦建设进展顺利,30家不同产业类型的人才企业和中高端人力资源机构入驻,入驻率超过60%。松山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松山湖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启用。与《南方日报》开展合作,出版5期以院士为封面人物的《松山湖人才参考》双月刊。2018年开展高层次人才活动10场,企业组团赴外地招聘活动3场,全年引进人才创业项目25个,引进博士30名、硕士258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12个。2018年,园区各类人才突破8.6万名,其中,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7名,占全市100%;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79名,占全市87.8%;市特色人才168名,占全市65.1%。

【创新主体聚集】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量358家。启动公营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建设,园区纳入备案统计孵化器3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8家、省级孵化器15家、市级孵化器29家,新增在孵企业373家。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个,新增市级工程中心2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7个。2018年,专利申请总量1.01万件,比上年增长20.29%,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通过验收,新引进知识产权服务企业4家。松山湖运动控制精密测量实验室向园区及周边六镇实现免费开放共享,全年为53家企业提供1444次的检测和诊断服务。松山湖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公共实验室、化学分析检测平台投入使用。“广东国防科技产业促进会东莞分会”在松山湖高新区成立。

【科技金融融合】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纳入统计基金项目85个,总规模367.42亿元,总投资30.89亿元。参与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基金,通过投融资项目4个,促进4家上市企业良性发展,与易事特、正业科技两家企业实际控制人签订投融资框架协议并完成出资。出台《园区促进科技金融、基金业发展办法》。东莞首只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在松山湖启动筹建。基金小镇新增落户投资公司和投资管理公司20家,各金融服务机构累计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余额126.6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36.51亿元,信用贷款40.17亿元。园区上市后备企业27家,居全市首位。

【创新能力培育】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首次编制并发布松山湖“创新指数”,持续跟踪、评价和监测松山湖的创新发展能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举办“周二有约”创业服务交流活动,出版《松山湖创业故事》(第四集)。开展“一周一约”孵化提升服务行动,与国内外知名创客学院、深圳虚拟大学园等机构加强交流合作。跟进2017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落地情况,组织大赛优质企业参加投融资对接活动15场,促使30个项目落户。

【招商引资】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实施“大招商”战略,招引新能源、开立医疗等一批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完成招商引资额256.6亿元,其中新增购地项目12个,协议引资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4%。新增零地招商项目1036个,注册资本106.6亿元。举办生物产业促进大会以及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促进大会,新引进生物产业项目和在建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项目总投资近140亿元。现代服务业主题园区建设加快推进,联合15家载体签订共建协议,集聚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1500多家。全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新增“四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企业83家,华为终端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东莞华贝电子科技、广东宏川集团、玖龙纸业(控股)等3家企业入选“2018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

【重大项目落地推进】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完成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大会战,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超200个,推动8个项目新开工。建设项目全年固定投资130亿元,其中,36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2.8亿元,完成率144.6%,非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推动众为兴、国际机器人总部等一批项目新开工,蓝思科技、华勤南方研发中心等一批项目全部或部分投产。加强项目履约监管,完善签约项目数据库,落实82家企业保证金退还工作,对10家企业发送动工履约函件,约谈11家未按约定竣工的企业,原价收回6宗闲置用地。

【“倍增计划”实施】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列入市级“倍增计划”(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试点企业增至24家,排全市首位。出台《东莞松山湖“倍增计划”园区级试点企业产业政策倍增扶持配套资助实施办法(试行)》等倍增扶持政策,全年拨付专项资金8044万元。通过第三方专业监测机构,分析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解决企业问题90个,满意率100%。实施企业“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原地倍增,为企业拓展生产空间71.6万平方米,市园两级82家倍增试点企业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园区级58家试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增长71.6%。记忆存储、菲鹏生物等19家企业提前实现营收倍增,其中优超精密、飞思凌通信等初创型企业实现多倍增长。

【松山湖片区统筹发展】2018年,松山湖片区设立片区督查室。建立片区“1+6”(指松山湖高新区与石龙、石排等周边六镇)科技金融联动工作机制,统筹金融服务资源。出台松山湖片区《重大项目信息资源统筹工作方案》《教育统筹发展工作方案》《科技资源共享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2018—2020)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园区资源统筹。制定《松山湖片区2018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方案》,推动片区经济形势监测分析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018年片区实现生产总值1825.49亿元,占全市2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7.12亿元,增长12.7%。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松山湖南部与大朗交界的“三横六纵”路网中的“三纵”全面施工。完成南社、牛过蓈和塘尾总面积6.53平方千米的古村落文化旅游项目规划。规划建设8公顷研发主题园,承接周边镇研发项目,大岭山镇拓斯达、石龙镇众生药业等研发总部项目入驻松山湖。企石镇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和东部工业园(企石辖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初步成果编制,434.67公顷土地纳入松山湖统筹。推进片区教育和医疗统筹,松山湖中心小学(集团)西溪学校挂牌,松山湖社卫中心与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建医联体深化。石排镇与松山湖多家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通信部件协同创新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基地。

15区环境综合整治29个接壤村完成“美丽乡村”整治规划编制,拨付补助资金6000万元,茶山镇粟边村、石排镇塘尾村完成第一期改造。石排福隆村工改工(将现有土地性质为普通工业用地改变为新型产业用地,将旧工业区拆除重建升级改造为新型产业园)项目、大朗犀牛陂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制定《松山湖片区水污染协同治理工作方案》,松山湖埔心排渠、文庙排渠、下沙排渠基本消除黑臭。启动编制片区断头路、联网路互联互通专项规划,环松山湖周边四个交通拥堵点中的三个落实整改措施。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8年,松山湖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莞惠城际松山湖北站推出首期出让地块,成为全市首个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商业综合体项目。轨道1号线松山湖站轨道站点、松山湖站TOD公共服务中心、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规划全面铺开。幸福花园人才房投入使用。10所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同步推进,松山湖第一小学全面启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全面托管松山湖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图书馆托管松山湖图书馆,园区校外教育载体进一步优化。东华医院松山湖院区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市儿童医院松山湖院区(儿童研究中心)前期研究工作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完成,生态园南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湖畔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建成,形成“一中心四站点”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调整优化空气监测布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污染企业错峰生产、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开展VOCs(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深度治理、强化扬尘污染防治,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打响治水攻坚战,排污口信息录入通过率100%。开展固体废物治理专项行动,固废整改达标率100%。推进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园区绿色电力年发电量2700万千瓦时,居全市首位。新增清洁生产企业16家,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

【社会综合治理】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开展扫黑除恶、反恐“深源”、打击刑事犯罪“飓风2018”、治安防控“铸盾”等专项行动,落实“二标四实”(“二标”:标准地址库、标准作业图;“四实”: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信息采集大会战,全年违法犯罪警情比上年下降5.6%,刑事案件下降10.3%,刑事破案上升10.6%,“两抢”(抢劫、掠夺)破案率100%。高标准组建东莞公安铁骑松山湖大队和高素质专业化的松山湖网络民兵分队。台湾高科技园等4个消防站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城管平台实现实时管理。

【园区文化建设】2018年,松山湖高新区推进“ 城市美术馆”项目, 新增城市公共文化景观雕塑作品3座。举办“最美松湖人”系列评选活动。宏川、易事特、生益科技3 家企业入选全市友善企业典型。定期举办松湖荟、道德讲堂等文化品牌活动。全年举办文化惠民公益演出、公益电影放映、新春游园、松湖大讲堂等各类文化活动60多场, 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园区社会治理体系, 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 奋斗之星” “ 友善之星” 。创作《松湖风华》《松湖精英》《见证· 松山湖》等一批文艺精品。(梁巧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  主办单位: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