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品质东莞 > 走进东莞
东莞:启航新征程的底气与决心
  • 2021-01-30 09:39
  • 来源: i东莞
  • 发布机构:
  • 【字体:    






1月29日,市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召开,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厘清思路,凝聚共识。


回首2020年,“成绩单”值得自豪:极不平凡、极其不易、极为难忘的一年,东莞逆风而上、破浪前行,交出令人鼓舞、弥足珍贵的答卷。


展望2021年,“任务书”催人奋进:全力攻坚打造新动能、提升创新生态和创新能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城市品质提升推向新高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回首过去,值得铭记;展望未来,豪情满怀;乘风破浪,“进”有底气。





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十三五”期间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东莞来说,既惊心动魄又波澜壮阔,既艰苦卓绝又成绩斐然。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特定企业受打压等因素,东莞经济运行面临着近年来最为严峻的形势。即便形势如此艰难,全市上下仍然坚持迎难而上、奋勇前行,在做好疫情防控、有力服务全国全省抗疫大局的前提下,以超常规力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通过出台“助企撑企15条”等一揽子政策、设立50亿元援企专项资金、配置3000亩增资扩产用地指标等措施,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增速从去年一季度的-8.8%一路回暖,全年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1%,总量达9650.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朝着破万亿元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一年,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严重冲击下,东莞有效稳住了全市经济基本盘;这一年,在极为严峻的下行压力下,东莞新的发展动能实现进一步壮大;这一年,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东莞经济发展综合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这一年,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全市民生保障没有削弱而是得到进一步增强,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些成绩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尤其对于改革开放窗口之一的东莞而言,外贸依存度全国最高,所受冲击首当其中。从这个角度来看,走得有多艰难,成绩就有多伟大!

东莞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展现;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释放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的结果;是东莞市民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投入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大潮流中,以涓滴之力汇聚磅礴合力的逻辑脉络。

可以说,每一个奔跑着的东莞人都配得上“了不起”的价值标签,让我们致敬抗疫的逆行者,致敬推动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干者,致敬每一位努力前行的东莞人。



东莞的底气与决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站在新起点上,经历大风大浪、风雨洗礼之后的东莞,更彰显出强大信心和底气。
判断东莞经济长期的走势,既要看过去,又要看现在,还要看未来。看过去,是东莞改革开放40多年夯实的基础,家底雄厚,顽强坚韧;看现在,是东莞在严峻形势下经济内在的表现,大盘稳健、活力四射;看未来,是东莞经济蕴含的潜力,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东莞的底气,来自于全市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在不断强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全面趋稳、稳中有进的特点,部分数据表现亮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05.1亿元,增长1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1个和5.8个百分点;全年开工建设重大项目154个、城市更新项目71个,推动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增长19.3%、工业投资增长11%;5个镇街进入500亿元俱乐部,所有次发达镇均超100亿元,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7家,创历年新高;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8万亿元和1.2万亿元,增长11%和26.1%。其中,贷款增速珠三角第一,制造业贷款增长39.5%,增量约占全省两成;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3946宗,协议投资3134亿元,增长7%……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有实实在在的成绩支撑。东莞的经济列车,底盘依然稳健扎实!
东莞的底气,来自于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和城市吸引力的不断增强。以城市品质内涵提升为主抓手,深度参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显著提升了中心城区首位度、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彰显了魅力小城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大大增强了城市对高端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承载力,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东莞作为投资洼地、创业沃土、品质之城的形象进一步彰显,社会各界普遍看好湾区时代的东莞。尤其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改善,水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2020年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有大气监测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


东莞的底气,来自于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的气质和底色更浓。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东莞已经构建起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东莞科技创新正式跻身“国家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首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还有包括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正在筹建的两所大学——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全市R&D投入强度提至3.0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国家高企达6381家,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全市90%以上的研发经费来源于企业,80%以上的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参与……这些创新要素聚合起来,已经颠覆了过去东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世界工厂”的形象,“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加速转变。


东莞的底气,在于坚定不移把先进制造作为东莞发展的“根”与“魂”。制造业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力军,没有强大的、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对于东莞这座城市而言,制造业不但是看家本领,更是最大优势。全市拥有34个工业门类,占所有41个大类的82.9%,门类齐全;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全市制造业体系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本地产业配套率达到90%;且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五大支柱四大特色”产业、涉及6万多种产品的完整制造业体系和“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特色。东莞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万亿级规模,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


东莞的底气,来自于政府部门“俯身做事”,用心、用情、用力提升营商环境优势、政策服务优势,打造良好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全面压缩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备案时间至6个工作日内;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受理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控规微调审批缩短至1个月内,一般调整审批缩短至3个月内;开办企业时间被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简化版香港公证文书在莞港两地正式启用,港资企业在莞投资更加便利……对项目落地审批环节,东莞能减则坚决减,让“东莞服务”提速,让东莞的营商环境更有优势。东莞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各镇街(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公安、税务事项一窗受理。东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东莞的底气,来自于上百万市场主体的充盈活力和坚强韧性。2020年,东莞市场登记主体突破134万,规上工业企业达10861家,国家高新企业达6381家,这样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地级市当中位居前列。2020年,记者多次跟随复工复产服务指导组进园区、入工厂,倾听企业心声,触摸经济脉搏。采访中,这样的声音鼓舞人心:“14亿人口的市场大蛋糕,我们有信心吃”“拥有核心竞争力,我们一点都不怕”“对机遇敏锐判断,灵活变换赛道。”……一个个来自企业的鲜活故事,让人深刻感受到,面对考验,东莞的企业和企业家尽显闯劲、干劲和韧劲,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在经历风雨中发展、在应对挑战中成长,从危机中寻求机遇、在危机中展现创造力。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里赋予东莞重任:东莞要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信心与决心兼备,实干与实力并行。东莞的底气不仅是信心使然,更是“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是奋进实干的写照。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全力在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中承担更大责任、走在全省前列,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

如同大河奔涌,有缓流也有急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东莞将始终勇立潮头、扬帆领先。


资料来源:i东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  主办单位: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